2013-07-13

我們家很安全之颱風與狂風暴雨篇

蘇力颱風在今天(2013-07-13)從新北市、宜蘭縣交界處的三貂角登陸,希望大家一切安好!雖然這樣的天災不是好事,但也再次提供驗證我們家安全性的機會;也毫不意外的,她再次通過考驗(雖然外面路樹倒了好幾棵,我們家的信箱與盆栽也倒了好幾盆;但室內全部安然無恙)。選擇一個家,當然希望她是可以很安全;不用每次天氣變化時,就要提心吊膽





行道樹倒了好幾棵!


我們家最嚴重的災情,還好可以迅速復原~


首先要看的是縣政中心的大環境,請參考: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-災害潛勢地圖網站-102年版;可以找到宜蘭市雨量大時可能淹水地區之模擬如下面三個圖:





可以看到縣政中心基本上是不會淹水的,我們周邊到了24小時累積雨量600mm也是完全不會淹水。尤其是我們的基地當初是又墊高了40公分,加上非泥土的部份也是採用高壓透水磚;所以淹水的部份是一點都不用擔心!

再來是風災的部份!

許多人對於鋼購屋的耐風性都有疑慮,怕颱風來時會不會搖得很厲害!以剛過去熱騰騰的體驗:雖然風真的很大、吹倒不少路樹,但完全不會有搖晃的感覺;和以往住鋼筋水泥的房子差不多

我們家和網路上某些對於輕鋼構不良印象之差別,在於我們家不是的單純只用C型鋼的"輕鋼構";請參閱雅朋網站的文章:之一之二。引用如下:

"一般建坪七十坪的鋼筋混凝土房屋,重量達五百公噸,然而同樣大小的輕鋼架房屋,卻只有三十五噸,之間差了十幾倍,哪一個有問題?"

"基本上,太重怕地震、太輕怕颱風,在台灣有地震有颱風,適合的重量應該在一百公噸左右最適合。"

"一般所謂的日式鋼構物,係指C型鋼骨架的輕鋼構房屋,而我們認為這樣的構法在台灣,一來高度與跨距受到限制,二來工程費用高,三是過輕在強風時的共振情形與及隔音不足......"

"我們的綠建築是以中庸之道的方式,重量約在傳統鋼筋混凝土的五分之一,是日式工法的三倍重,透過減振基礎及隔震裝置來排除地震力的影響,再以熱軋型鋼作為主結構,C型鋼作為次結構,組成籠體的鋼架系統;再運用不同厚度的中空水泥板、PS板及防火板,運用於不同的位置來達成減重、隔熱、隔音、防水的創新綠構造,除了防震、防颱外,又可以防潮避免潮濕結露......"

另外,縣政中心的電線與所有的公共管路;全部地下化,也大幅降低風雨可能導致斷水或斷電的風險!

所以可以住得很安心^_^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