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先把她分成:結構與牆壁兩個部份。
結構是房子最重要的基礎,也是決定地震(甚至是強風)時房子會不會倒的重要依據。最近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:如果2013年6月2日下午震央在南投縣仁愛鄉芮氏規模6.3的大地震發生在台北(不是921大地震,而是我們一年會遇到好幾次的等級:如此地震是2013年台灣第三個規模6以上的地震),會倒塌四千棟房子。
我們選用的是雅朋二元仲鋼構系統/乾式減隔震住宅工法,完整的介紹請點閱:雅朋住宅新型構造系統介紹。她是有經過驗證與申請專利,不是一般依經驗拼湊而成;安全比較有保障!
引用其檢:"此研發為全球最先進效能最佳的綠建築,除了榮獲多項專利獎項外,其節能減碳較鋼筋混凝土減少50%,構材使用僅為1/5,隔熱可達40倍,抗七級震、防十七級風、防火,不會結露、反潮,不會產生壁癌及不易滋生白蟻及受紫外線影響,是安全、健康、環保經濟普及的創新綠建築。"
(引用自張源修等,建築屋頂與牆之節能及經濟效益研究;農業工程學報第56卷第1期 (中華民國99年3月出版))
1. 一般外牆(由外而內):磁磚-中空水泥板(20 mm)-[骨架空間放置60K岩棉]-環球防潮石膏板(15.9 mm)-矽酸鈣板(6 mm)
2. 防火外牆(因為一側之棟距較小:180-190 cm左右,故須取得防火認證;由外而內):磁磚-中空水泥板(20 mm)-烤漆鋼板-[骨架空間放置60K岩棉]-環球防潮石膏板(15.9 mm)-矽酸鈣板(6 mm);具一小時防火時效。
3. 一般隔間牆:矽酸鈣板(6 mm)-環球防潮石膏板(15.9 mm)-[骨架空間放置60K岩棉]-環球防潮石膏板(15.9 mm)-矽酸鈣板(6 mm)。
4. 衛浴隔間牆(由衛浴內至外):磁磚-中空水泥板(20 mm)-[骨架空間放置60K岩棉]-環球防潮石膏板(15.9 mm)-矽酸鈣板(6 mm)。
性能評估
隔熱方面:如上面的隔熱相關數據,我們的外牆組合遠比一搬鋼筋水泥外牆優秀(這也是此類工法原本的強項),也可以參考"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物強化外殼部位熱性能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"中常用外牆熱傳透率比較。而且中空水泥板之隔熱與隔音性比石膏板或矽酸鈣板要好得多,單價也高得多;請參考此文獻。
隔音方面:應當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,根據環球石膏板自己的數據、以及此文獻;在使用一層15mm的石膏板+填充玻璃棉下,隔音性能已經和1/2B磚牆相當;若併用不同厚度石膏板的牆體,則比磚牆好得多。我們是併用成本更高與性能更好的中空水泥板與矽酸鈣板,當然效果更好。請參考此文獻,裡面有世界各國對於隔音量之標準 (台灣當然是沒有,但我們可以自我要求;生活品質和世界先進國家同步~)。當然這些都只是數據,一開始我們也是有些疑慮:實際使用之狀況如何?後來是在2 Home網站看到有前輩分享:"內牆是矽酸鈣板中間是C鋼夾酚醛外牆是水泥板加木紋板,隔熱一極棒;屋頂和西曬牆完全不熱。隔音也不錯,我在室內開收音機故意營造有人在家的情境;結果門一關在戶外完全聽不到聲音,只好再開鎖把收音機調大聲一點才離開。"才放心採用!
實住經驗
因為我們是坐東朝西,所以有西曬的問題(當初也考慮了很久,後來因為想要在裡面比較安靜與綠帶還是選擇現在的位置);也有很多測試我們壁板組合的機會。我覺得他有達到我們預設的要求,因為熱能還是會從窗戶進來(這是另一個需要取捨的問題,開窗多:採光與通風好;但相對隔音與隔熱會較差。一些特殊的隔熱玻璃都很昂貴,而且不能回收;較不環保);但牆壁在毒辣太陽的摧殘下摸起來並不熱,而且在開窗的情況下,可以很快散熱;不會有那種明明太陽已經下山很久,室內還餘熱到半夜的窘境!
隔音的部份也達到預期的目標,入住一年多來還沒有因為噪音而有困擾過。
其他
這樣的結構系統和一般鋼筋水泥相比,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:
1. 完全沒有樑柱的問題,據雅朋自己的數據:最多可以增加8%的室內可用空間。
2. 鋼筋水泥的房子最討厭的就是"壁癌"或"漏水"的問題,在我們這種結構的房子問題會不太一樣。壁癌等通常是慢慢滲,有時要漏個好幾年才會發現。但我們家這種的是有問題就會很快表現,很清楚;比較不會有責任歸屬的問題!我們家在交屋後的裝潢前期有漏過一次水:很快就發現是露臺女兒牆的防水在露台熱泵施工時不慎破損,處理好後從正式入住到今一年半多;經歷多次颱風與豪雨,不曾再漏過水!
3. 內牆吊掛的問題:和所有的輕質隔間一樣(現在很多RC建築內部隔間也是用輕質隔間),吊掛重物(如我們廚具的上櫃)需預先安排在牆內裝置強化用的鐵件。一般的吊掛可以使用特殊的螺絲或一些其他的技巧。
講了很多,舉了很多數據;主要是這種工法相對比較新,很多人一定會有疑慮;但我當初是研究過後覺得OK才這樣做。經過一年半多實際居住的經驗,對此也很滿意!^_^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