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07-06
入住宜蘭縣政中心一年多的感想之二
我想再多分享一些我買房子前後的想法,給大家參考!
我們決定在宜蘭置產後,一開始就鎖定要獨棟透天 ;因為我們喜歡單純一點,連棟的房子多少還是會有和鄰居互相干擾的風險;公寓就更不用說了!說到獨棟透天,農舍當然也曾是選項之一;但我稍微研究過後就放棄了!先不論環保、國土規劃或繁雜的法律問題,光是至少要買700多坪土地 、以及貸款成數較低這兩點;就讓我馬上放棄。700多坪土地就算再便宜,填土與擋土牆等基礎建設的成本就不少 ;而且空地是要留綠地或硬舖面?留綠地的話,除非請人幫忙;不然靠自己如何整理?做成硬舖面,那就住市區就好了;何必那麼複雜?當然農舍或許還有一些變通的做法,但對我們這種一般人來說;覺得實在是太複雜與風險太高了 !另外在治安與生活機能方面,大部分的農舍是比不上縣政中心的平均狀況;有些地段特別好的農舍,價格也是特別突出!
在排除農舍後,其實宜蘭能有獨棟透天的選擇也不是太多。像有網友提到文化中心周邊,當然她是在傳統住商混合的區域中;一等一的好地點。但一方面是獨棟透天的選擇不多(價格也非常高貴),二方面是舊市區因為新舊混雜,難免會有一些侷限(還記得2010年時,文化中心整建;差一點把大草地變成停車場)。運動公園周邊也是類似的考量,雖然有很棒的大公園(我家到運動公園目前是兩公里左右,等到科學園區的新路開通會近很多。而且如果不是要做球類運動,縣政府周邊的大公園也絕對不輸運動公園);但沒有像縣政中心這樣的整體規劃與基礎建設。當然每個地方都有其優缺點,但對我個人而言,"整體規劃"是很重要的。
小弟既不是富二代,也不是什麼xx新貴;就是一般的中產階級。所以想在縣政中心買獨棟透天,"錢"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。稍微搜尋一下,就發現一般建案的成屋或預售屋不太適合我;主要是因為總價太高。檢討後發現問題在於土地與建物之坪數不低,難怪會被設定成高總價的產品(對建商來說也是合理的選擇)。接下來的選擇有:1. 改找連棟的、 2. 先求有,裝潢/家電/花園等先克難;再慢慢添購、3. 想辦法買小一點的!最後我們選擇3.,因為我們是小家庭,決定時還沒有小孩;對生小孩抱著隨緣的態度(但最多只想生兩個);長輩會有需要同住時,大概是一位且需要人照顧的狀況;所以使用人數會是2人到5人。考慮一般認為一個人適當的居住空間是10坪左右,所以設定室內實坪至少40坪的目標!但縣政中心的使用分區相關規定,對於蓋獨棟的住一為:建蔽率45%,容積率80%, 房高9公尺; 最小建地400平方公尺(大約是121坪)。所以很明顯只我們能找建商已經先分割過的小坪數產品,或是找人一起合買土地再分割蓋房子。前者說真的找不到,所以只剩下後者了!
在考慮過各種方案後,我參加了所謂”簇群四合院”的模式,就是四戶合買一塊住一土地;再分割,但有一部分通到裡面兩戶的土地是公同持有。所以四戶中間有一個中庭,可以有一些很安全的活動空間。她的好處是土地負擔較小、有一個促進互動的空間,鄰里關係較緊密;對治安比較有幫忙!風險當然是四戶相處契合的程度,但買建商的成屋也是有類似的問題;而且因為互動的時間早,相對的風險比較低。我很幸運,與其他三戶鄰居都處得很愉快 !如果你原本就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揪團成家;這樣的模式就更完美了!
所以我們最後買了48坪多的土地,有一個室內實坪44坪多的房子。加上裝潢與家電等,總共花了約1400-1500萬台幣。和一般預算配置相比,我在裝潢與家電花的比率算是非常高 ;因為我們認為:這些是影響在屋內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,而且是自己要住長久的;在能夠負擔的範圍內,總是希望選擇自己喜歡的!比如說:我們家除了廚房與浴室,全部都鋪實木地板;因為我們喜歡在地板上活動,實木地板溫潤的感覺;是其他材質所比不上的!當然是花了不少預算,但這一年多使用下來;我覺得非常值得 ~我們的小後院與側院範圍雖小,但已經足夠讓我們感受泥土的芬芳與重建與土地的連結!實際使用後也慶幸其夠小,不然要認真維護也是很累。(現在”拔雜草”是我和女兒有趣的健身活動,但如果規模太大;就變成苦差事 !用除草機除的和用拔的,總是有些不太一樣~)
(本文是改寫自之前自己在Mobile 01的舊文章,也請參閱相關討論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